3月31日,北京市《關于支持發展高端儀器裝備和傳感器產業的若干政策措施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在懷柔區正式發布。《細則》由市經信局,市發改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財政局,懷柔區政府共同制定實施,針對高端儀器裝備和傳感器領域企業和研發機構,從鼓勵應用基礎研究、加快成果轉化應用等六方面進行政策支持,將促進高端儀器裝備和傳感器產業創新要素集聚,推動產業生態體系建成。
當前,懷柔科學城全面進入建設與運行并重新階段,“十三五”時期29個裝置平臺陸續進入科研狀態并產出創新成果,“十四五”科學設施加快落地,中科院18個院所、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納米能源所、德勤大學以及清華、北大等高校的科研團隊相繼進駐。懷柔區正以懷柔科學城建設為重要契機,著力發展高端儀器裝備和傳感器產業,致力于將懷柔科學城的建設過程轉化為儀器裝備的創新研發過程。
為加快創新要素集聚、構建產業生態體系、推動建設高端儀器裝備和傳感器基地,2021年10月18日市政府印發了《關于支持發展高端儀器裝備和傳感器產業的若干政策措施》(京政發〔2021〕31號)。“此次發布的《細則》是具體細化措施,是為了配套產業發展資金,提高產業吸引力和區域招商力度,全鏈條支持產業集聚發展,加速構建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高端儀器和傳感器產業集群。”北京市經信局副局長顧瑾栩表示。
記者了解到,針對高端儀器裝備和傳感器領域企業和研發機構,本市將從鼓勵應用基礎研究、加快成果轉化應用、支持企業集聚發展、支持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吸引創新人才集聚、鼓勵對外合作交流等六個方面進行政策支持。
在鼓勵應用基礎研究方面,支持企業進行關鍵共性技術研發,開展揭榜攻關、樣機研發、研究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項目,以及建設創新平臺和國家重點實驗室。
在加快成果轉化應用方面,支持承接項目設備集成、綜合解決方案的企業在懷柔布局,鼓勵創業服務機構為高端儀器裝備和傳感器領域初創企業提供孵化服務。
《細則》同時支持企業集聚發展,鼓勵高端儀器裝備和傳感器領域企業利用貸款積極在京投資產業,給予貼息支持;支持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做大做強,支持金融機構為高端儀器裝備和傳感器產業小微企業提供銀行信貸和擔保支持等金融服務。
在吸引創新人才集聚方面,支持各類創新主體對緊缺型人才及高層次國際人才引進,支持為高端儀器裝備和傳感器產業緊缺型人才辦理落戶。同時,鼓勵對外合作交流,支持建立高端儀器裝備和傳感器領域的學術交流和產業交流平臺,支持企業和專業服務機構開展專業服務、設立專業機構。
北京市經信局副局長顧瑾栩表示,將會同市有關部門和懷柔區持續引導高端儀器裝備和傳感器領域的技術、人才、資本、服務等創新要素聚集,從加快推進園區建設、提供科學的配套空間、聚焦核心技術突破、打造應用場景示范區等四方面,著力打造高端儀器裝備和傳感器產業聚集區。
在加速布局創新要素、推動產業集聚方面,注重頂層設計,面向全球合作,在懷柔重點建設MEMS傳感器、光電傳感器和生物傳感器等研發平臺,集聚一批研發設計、封裝測試企業。下一步,將全面整合資源,充分發揮科研集聚優勢,遴選可產業化科研項目,催生更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依托長城海納硬科技加速器、懷柔科學城產業轉化示范區、有色新材料科創園等產業園區,集聚相關企業,形成聚集高端儀器和傳感器產業的“N”個特色園區。
同時,聚焦核心技術突破,打造應用場景示范區。堅持場景驅動,緊扣市場需要,立足北京、面向全球,集聚世界一流研發團隊、先進技術和創新型企業。聚焦韌性城市,制定高端儀器裝備和傳感器應用場景清單,推動新技術、新產品場景應用。謀劃產業發展全球戰略,創新發展模式,通過“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方式,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形成“頭部企業引領、關鍵共性技術平臺支撐、科技創新團隊驅動、全要素專業服務”的源動力市場體系。
在此基礎上,深化產業服務體系,培育科技服務生態。圍繞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爭取國家級、市級產業政策支持,形成部、市、區協調聯動機制。發揮政府基金引導作用,配套產業發展基金,吸引專業資本參與,增強金融的“造血”功能。加強與高端智庫合作,全面梳理政策資源和產業資源,定制科技政策、產業政策、人才政策。設立科技服務企業,培養技術經理人,打通科研成果產業化的最后一公里,構建國際化科技服務生態體系。
轉載來源:人民日報北京頻道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6604044/6480715